广东越粤旅游与商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氏清鸾博士在北京接受越通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文件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强调革新思维、发展渴望和民族自强、自立的意志。文件明确提出“快速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科学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作为主要动力,同时将私营经济视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引擎。文件草案还设定了到2030年的具体目标和到2045年的长远愿景,体现出把越南建设成为发达、高收入国家的坚定决心。
范氏清鸾博士认为,在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中,她最为关注并高度评价的内容是确立以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动力的新增长模式。这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战略思维,尤其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
明确这一核心动力,并提出如将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提高至55%以上、数字经济占GDP约30%的目标,显示出越南正坚定推进从依赖资本与低成本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向依靠知识、技术与高质量劳动生产率的模式转变。科技突破与社会主义导向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民主三大体制支柱的结合,为越南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全面框架。
为进一步完善文件,范氏清鸾博士提出三项建议:
第一,关于实现人力资源潜力的机制。文件虽强调发展高素质人力资源和吸引人才,但需进一步明确将方针转化为现实的突破性机制。应出台更具吸引力的待遇政策,营造科学的工作环境,并赋予科研院所与大学更强的自主权,以吸引和留住顶尖科学家,包括海外越南专家。同时,应制定具体路线,将数字经济与创新思维融入教育体系。
第二,关于区域联动与体制改革。在精简机构、推进地方行政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文件草案应进一步强调并提出推动新发展空间下区域协调的切实机制与工具。建设“增长极”“经济走廊”需伴随资源调配、利益共享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避免地方发展碎片化与封闭化。
第三,关于应对气候变化。文件草案虽已提及相关问题,但应将其视为关系国家存亡的挑战,并更深入地融入所有经济、社会、国防、安全战略中,尤其是九龙江三角洲与中部沿海地区。需制定具体指标和措施,加强污染防治、灾害应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预警能力提升。
范氏清鸾博士强调,文件草案已描绘出一个正确而充满渴望的愿景。若能进一步补充、明确落实机制与路线,将使该文件真正成为指引方向的“火炬”,凝聚全民力量,共同推进国家建设与发展。
作为一名旅居中国近二十年的越南知识分子和侨胞,范氏清鸾博士表示,她与在华越侨同胞都怀着深厚的祖国情怀与信念。即将召开的越共十四大被视为开启民族腾飞新时代的关键里程碑。她首先期望大会能通过具有突破性的决策,以实现国家发展愿景,特别是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增长模式制度化,从而吸引全球越南知识精英参与国家建设,推动数字经济、高科技产业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范氏清鸾博士期待建立更加透明、开放、稳定的法律与制度环境。同步的体制体系和最大限度简化的行政程序,将是吸引海外智力与资本回流的关键因素。她表示,侨胞们愿意带回知识、技术与现代管理经验,但国内也需“真正开放”的机制,为创业、创新和知识转移创造便利条件。
最后,范氏清鸾博士期望构建越侨与祖国之间更紧密、持久的联系。侨胞不仅应参与经济项目,也应融入政策建言、教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等领域,为传播爱国精神、共建祖国贡献力量。
范氏清鸾博士坚信,在党的领导和全民大团结的力量下,越南必将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实现到2045年成为发达繁荣国家的宏伟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