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告,河内市数字经济在GRDP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15.37%提升至2024年的16.26%。该市设定目标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比达30%,2045年达40%,且朝着现代化、绿色、可持续及高科技发展模式迈进,成为其他城市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和创新发展的典范。
尽管方向明确,但实际实施中仍面临不少困难。河内中小企业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莫国英指出,占首都企业总数97%的中小企业正是数字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然而,根据该协会2024年的调查,河内高达54%的企业未设立IT部门,62%的企业表示“缺乏预算”开展数字化转型。这造成市场需求与企业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
此外,在经济进入电子发票、电子海关档案、网络安全标准、ESG标准、CBAM等新规标准化阶段的背景下,企业标准化数据缺失,合规成本压力增大。
海豚(Dolphin)贸易投资公司总经理范明光指出,许多企业面临瓶颈,包括缺乏具备技术和数字思维的人力资源;缺乏实践培训模式。初始投资成本高昂使许多中小企业因资源有限且未能立即见效而对技术投资心存顾虑。
另一方面,数据库仍分散且缺乏互联互通。原政府总理经济咨询组组长阮德坚指出,河内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实现数字经济突破,从相对完善的技术设施到优质人力资源及快速城镇化进程。然而,要使数字化转型成为真正的增长动力,市政府需发挥引领作用。
Sapo科技股份公司董事会副主席阮氏明奎认为,需不断完善各经济领域特别是商业和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法律法规。关于电子发票、会计数据标准化、税务管理、电子商务运营及数据保护的法规,需针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类型多样的经营户提供详细、明确且易于执行的指南。
莫国英赞同此观点,建议河内努力完善数字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可开发利用的公共数据资源,简化行政审批流程。
此外,需尽快构建开放透明的制度体系,针对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实施监管沙盒,同时发展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生态系统。河内可设立数字化转型扶持基金,为ERP、CRM、大数据、网络安全等项目提供0-3%优惠利率贷款以支持企业发展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