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后的胡志明市: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革新与重组

在迈向新型工业模式的征程中,合并后的胡志明市拥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包括开放的发展空间和清晰的定位战略。科技、金融、区域规划和人力资源培训的多维融合被期待将助力胡志明市实现突破,成为绿色智能制造中心,在可持续发展时期引领国家工业发展。

胡志明市一角。(图片来源:越通社)
胡志明市一角。(图片来源:越通社)

为成为本地区智能工业生产中心,新胡志明市不仅转变工业园区运营模式,还注重区域间互联互通、物流体系建设、高科技应用和ESG标准的实施,为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奠定坚实基础。

重塑制造业

行政单位合并后,胡志明市面临着重塑工业发展战略的要求,目标是迈向智能与可持续发展。该市需要开发新一代工业区,生产活动以知识、高科技和数字化转型为基础,为胡志明市成为国际超级都市,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奠定基础。

胡志明市工业区企业家协会主席武文申表示,越共中央关于发展科技创新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第57号和第68号决议是推动包括胡志明市在内的全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杠杆。

目前,胡志明市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和高科技园区共60多个。其中,大部分传统工业园区正暴露出基础设施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低、吸引高质量投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将这些园区转型为集生产、住宅区、服务、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已成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越南国会主席陈青敏签发了关于在越南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第222/2025/QH15号决议,其中包含多项具有突破性和竞争力的机制和政策。该决议将自2025年9月1日起生效,将为在越南胡志明市和岘港市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铺平道路。

吉来工业区经理制文忠认为,行政单位合并后构建新型智能工业园区模式不仅有助于破解原有的发展瓶颈,还能帮助胡志明市满足ESG(环境-社会-治理)、循环经济和能源效率等现代发展标准。胡志明市优先发展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符合全球趋势。当制造业将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互联互通相结合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并优化整个价值链,从而提升其在国际工业网络中的地位。

南部区域和城市经济学专家陈维兴表示,合并后地理空间的扩大是胡志明市向现代化方向优化工业结构的绝佳机会。

需要长期战略

经济专家认为,为成为地区智能制造中心,胡志明市选择了基于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的道路,不盲目跟随“工厂绿色化”潮流,而是通过战略性规划,重新确立该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

其中一项关键举措是将生产基础设施逐步迁出市中心,转入具备同步基础设施、高科技和集中管理标准的新一代工业园区,既缓解城市环境压力,为企业投资于现代化生产线、应用数字技术、更深入地参与全球生产链创造条件。

越南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代表阮秋姮表示,绿色工业转型不再是一种趋势,而是胡志明市在新阶段中保持经济龙头地位的必然要求。合并后的胡志明市具备构建“循环工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企业可在供应链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能源互联与数据共享。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跨区域政策,鼓励企业从规划阶段就促进技术转化并遵守 ESG 标准。

胡志明市企业协会(HUBA)主席阮玉和认为,向智能、可持续生产模式的转型是一项长期战略,需要大量稳定且灵活的投资资本。因此,有效将制造业与金融生态系统连接起来至关重要。(完)

来源:越通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