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越南国家银行颁布的第17/2024/TT-NHNN号通知,自7月1日起,各组织、企业必须为其法定代表人完成生物识别认证,否则将无法继续使用包括转账、取款在内的电子银行服务。
生物识别认证可通过柜台或银行应用程序完成(适用于越南公民),认证材料包括附有芯片的身份证或对外国人而言是有效期内的护照。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将不会主动发送任何链接,要求客户提供登录信息、一次性密码(OTP)或其他个人数据。客户应提高警惕,防范诈骗风险。
自7月1日之后,如未完成生物识别信息比对,企业客户将无法继续通过电子渠道使用支付和取款等银行服务。
国家银行支付司司长范英俊表示,目前越南已有超过2亿个银行账户,但只有约1.135亿个账户完成生物识别认证。未认证的账户被视为“休眠账户”,存在被欺诈、滥用的高风险。
截至2025年5月,全行业已完成超1.305亿份个人资料和71.13万个组织资料的生物认证。然而,范英俊先生强调,“生物识别认证并非万能锁,部分不法分子甚至以‘出租人脸’方式绕过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不会主动发送链接要求用户输入账户信息、OTP码等敏感数据。企业客户应警惕诈骗风险。
为了提高保密安全程度,从7月1日起,所有磁条卡交易被全面停止,包括本地磁条卡和带有磁条功能的芯片卡或非接触式卡。
磁条卡信息容易被复制和伪造,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芯片卡(EMV)则具备动态加密功能,每次交易生成唯一编码,有效防止数据被盗。
同日,越南政府颁布的第94/2025/NĐ-CP号议定正式生效,首次建立了银行业“监管沙箱”机制(sandbox),允许金融科技创新解决方案在受控环境中试验运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