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可持续生计

吉婆岛约1045.2公顷的原始森林是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吉婆群岛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吉婆群岛。
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吉婆群岛。

这里是4910种陆生和海洋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其中198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51种为特有物种。

因此,为了管理、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遗产的完整性,需要地方当局的参与和社区的配合。由此,遗产的价值得以发挥,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以及发展地方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与遗产共存

当地社区,尤其是土著人凭借其对生态系统、传统和可持续活动的宝贵知识为最有效的遗产管理做出了贡献。从而,他们可以继续在旅游活动、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获得经济利益。

这里社区旅游模式的亮点是古老的渔村——越海村。该村完全坐落在遗产核心区,被山林和大海环绕,带有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越海村的地理位置几乎与吉婆岛熙熙攘攘的旅游区隔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几乎完好无损、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凭借着原始质朴的自然风光和热情好客的村民,越海村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游客可以体验淳朴的乡村生活,体验农耕生活,享用村里天然食材烹制的美食佳酿,并在村民为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古代遗迹。秉承“生活在遗产中,保护遗产,受益于遗产”的方针,当地社区深知自身在保护、弘扬和管理遗产价值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由于居民区与丘陵交叉的地形特点,岛县部分乡的居民开展了多种果园模式,发展社区生态旅游。这些模式切实可行,不仅增加了果品收入,而且还提供了旅游服务。

水产养殖规划区采用的网箱养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创造了300多个就业岗位,确保了养殖活动合法合规,在管理和生产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护环境,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继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为生物圈保护区后,2011年,吉婆生物圈保护区正式建立并公布了区域性环保产品和服务质量认证品牌和标识,为巩固旅游业和带有区域标识的“绿色”产品供应链中的“保护以发展,发展亿保护”的原则做出了贡献。

该标签是在对相关基地进行全面评估后方可授予的,评估内容涵盖从生产安全与卫生标准、本地劳动力使用比例,到支持社区发展、保护传统文化价值、维护地方景观与文化价值,以及遵守国家行业标准等各个方面。获此标签的单位,可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及大众媒体在宣传推广和公共关系方面获益,并可借助全球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联系。

当地企业获颁“吉婆生物圈保护区”认证标签共25家,涵盖鱼露、蜂蜜、游船、邮轮、旅游娱乐区及旅游设施等领域。此外,该标签还授予了两家从事生态旅游的社区企业。

跨区域协作管理与保护跨地域遗产

正因地方与区域间的紧密高效协作,跨区域遗产的价值方能成倍释放,而不再局限于单一省市。此举将促使各地加强联动、深化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效挖掘潜力,打造多元且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下龙湾—吉婆群岛是越南首个跨地方的世界自然遗产,这为两地各领域的发展开启了广阔机遇。除各地特有的管理模式外,还需各相关方通力协作,就旅游发展、参观门票管理、游船与港口运营、经济社会活动、居民与渔排管理、水产养殖、遗产保护状况定期监测以及环境管理与保护等方面的统一机制、政策和管理规定进行审视、补充和完善。

举例而言,一项初步成果是联合开展吉婆叶猴保护项目,实施巡护和生物多样性监测。2024年,吉婆叶猴新生个体超过13只;2025年前四个月又新增4只幼崽,使种群数量增至约90只。这是保护环境、守护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吉婆群岛濒危珍稀物种的可喜成果。

此外,各管理单位还积极协同开展宣传推广,将遗产形象面向国内外公众传播,进一步扩大关心和参与遗产保护的社区范围,从而在核心社区中培育更强的遗产自豪感,激励居民积极保护遗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与遗产共生”发展。

希望今后能够通过建立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生计模式,在多个乡社设立周转基金,作为推广这些模式的基础,继续推动世界自然遗产缓冲区社区的可持续生计,从而尽早为减轻对森林和自然资源的直接压力作出贡献。(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