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与挑战并存
风芽-盖板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范鸿泰表示,风芽-盖板国家公园曾于2003年和2015年两次被确认为世界自然遗产。公园核心区面积超过12.3万公顷,缓冲区面积达22万公顷,并与老挝欣南诺国家公园拥有共同的自然边界。
从相似性角度看,风芽-盖板与欣南诺国家公园均为世界上最为突出且完整的喀斯特地貌与生态系统之一。
风芽-盖板的指挥洞(七层洞)已开发为自然探险旅游产品,并通过数字技术提供历史体验。
该地区位于安南山脉与印度支那石灰岩带核心区的交汇处,横跨越南与老挝边境。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可追溯至约4亿年前,被认为是亚洲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喀斯特地区之一。
这里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植物2953种,动物1394种),其中包括43个新发现物种及多种珍稀物种,是石灰岩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风芽-盖板地下结构约有1000个洞穴,其中425个洞穴已完成勘测和测绘,并已开发用于旅游服务。
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及部分特有物种在热带生态系统和地下洞穴、地下河流系统中生存,使风芽-盖板国家公园具备全球重要的特殊价值。
两座国家公园均拥有较大缓冲区,而该区域居民生活仍较困难,因谋生而进行的砍伐现象较为复杂。此外,当地交通、通讯及人力等保护森林的基础设施薄弱,尚难满足新时期遗产资源保护和管理日益增长的要求。
范鸿泰先生指出,需要尽快具体化跨境合作与协调的任务和目标,有效推进合作,以共同保护并发扬遗产价值,造福当代及后代。
尽快建立跨境合作框架
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部长苏内萨万·维纳凯特(Suanesavanh Vignaket )表示,欣南诺国家公园被纳入风芽-盖板世界自然遗产扩展部分,是老挝政府和社会的荣幸。老挝政府将继续与越南政府加大配合,在各社会层面加强合作,重点促进当地社区在世界遗产管理中的参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越南首席代表乔纳森·华莱士·贝克(Jonathan Wallace Baker)指出,两个公园正面临诸多压力,其中包括入侵物种、非法狩猎、资源开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扩展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各级政府应加强协同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受益者和守护者的积极作用。社区参与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决定了遗产保护工作的成效。
今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调整风芽-盖板国家公园界线,将老挝欣南诺国家公园纳入,成为东南亚首个跨境自然遗产。
在风芽-盖板与欣南诺国家公园跨境合作国际研讨会上,范鸿泰先生表示,跨境合作框架是有效管理遗产的工具,也是开展当前及未来跨境合作活动的基础。
研讨会确定了共同愿景及截至2050年的8项管理合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各方将这些目标具体化为可持续、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发展、社区生计提升及跨境遗产管理等领域。
作为旅游专家,越南Oxalis Adventure公司总经理阮州亚表示,要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风芽-盖板与欣南诺必须作为联动遗产共同申报。这意味着,如果任何一方遭到破坏,都会影响到两者的世界遗产地位。
目前,两个国家公园之间有一条穿越遗产的口岸,即20号决胜路和Cà Roòng口岸。该口岸仅允许两国公民通行,暂不允许第三国公民通行。未来若将该口岸升级为专用于旅游的国际口岸,旅游活动将更加多样化,两地遗产将成为东南亚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越南首席代表乔纳森·华莱士·贝克表示,希望越南和老挝两国政府,以及毗邻两国的接壤省份——东南亚地区首个跨境遗产的共同管理者,能够通过具体的行动、目标和方案共同努力,使风芽-盖板与欣南诺继续作为模范国际合作的象征,激励世界,并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护这一自然奇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