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制到技术:迈向绿色低碳的种植业

种植业目前是农业中排放量最大的领域,占农业总排放量的约80%,主要来自稻田生产中的甲烷排放、低效施肥以及稻草处理不当。如果不改变,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会加大环境压力,还使越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有关减排、可持续认证和碳足迹追溯等方面的壁垒。

附图。
附图。

专家指出,种植业同样具备巨大的减排潜力,因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简单、成本合理且易于推广。从传统生产向具有减排认证的生产转型,既是必然趋势,更是提升越南农产品价值和竞争力的机遇。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现为农业与环境部)前副部长黎国营表示,越南完全有条件依托此前积累的技术基础和遍布全国的专业支持体系,有效推进低排放耕作模式。他指出,传播工作对改变农民的生产行为至关重要。当农民相信其效果时,新技术应用会更顺利。低排放不应仅被看作环境要求,而应视为提升价值、扩大出口的机会。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前部长高德发则认为,政策只有在形成足够强大的经济动力时才会成功,才能让农民自愿参与。他建议,因为低排放种植初期投资较高,应出台金融支持机制,如优惠信贷或生产投入补贴。“低排放生产必须成为提高收入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负担”,他强调。

目前,农业部与环境部正在制定《2025—2035年低排放种植区发展方案》,目标是温室气体排放与2020年相比至少减少10%,甲烷排放减少30%。

该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建设至少15个可推广复制且符合国际标准的低排放生产示范区,同时为水稻、甘蔗、咖啡、木薯和香蕉等主要作物制定5个技术包。

除了制定减排生产技术方案外,农业环境研究院院长梅文政还强调了与政策机制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排放清单体系的关键作用。排放清单数据将成为碳市场运行时实现“测量、报告与核查”(MRV)的基础,同时也为农民提供最优的技术解决方案指引。

农业与环境发展部副部长黄忠表示,该方案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具有附加值、符合国内外环境标准的产品。对低碳产品贴上认证标识,将有助于树立越南农产品品牌。MRV流程必须透明,经过国际咨询并结合越南条件,确保碳信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

该部希望,这一方案将成为构建低排放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其中,国家负责制定政策,企业投资技术,农民成为转型主体,国际伙伴共同参与。(完)

来源:越通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