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棕榈叶编制而成的蓑衣,数百年来一直是河静省春禄乡安乐村村民防晒避雨的日常用品,更是勤劳与智慧的象征。历经岁月洗礼,蓑衣编织技艺至今依然焕发着独特价值。
在安乐村道路两旁,竹丛后的小房子里,针叶的咔哒声和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这是工人们在缝制传统蓑衣的熟悉声音。蓑衣业伴随这里的人们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成为这片土地上文化和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安乐村民一年四季都生产蓑衣,而以每年农历三月至六月为旺季。这是棕榈叶的蓬松性最好的时候,其强度和柔韧性也符合要求。第一步,工匠必须收集老棕榈叶、藤条和江树,这些都是制作蓑衣的主要材料。安乐、春禄村民制作蓑衣的原料供应地主要为溪樵各乡的山区。
今年57岁的阮文顺先生是河静省春禄乡人,做蓑衣近40年,他说:“最难的是采棕榈叶。要到香溪去采,这里买不到。每次,我都得凌晨4点出发。如果一到地方就有合适的叶子,当天就能回来,否则就得等到第二天了。叶子必须晒3遍,露2遍,这样,叶子颜色才会好看,蓑衣才耐用。”
做一件蓑衣要经过多个工序,需要工匠的毅力、勤奋、细致和高超的技艺。做蓑衣,需要一个长1.2米的木模,将棕榈叶放在上面。另外还要5-7根木夹板,宽3厘米,长1米,用来将叶子固定到位并压整齐。
一件蓑衣通常有5个衣领,衣领是最重要且最讲究的部分。织领子,叶子要均匀、分层、缝得牢、角度直,上面要系一根藤条,挂在脖子上,把衣服固定在后背上。
春禄乡安乐村约有188户,三分之二从事蓑衣生产。在蓑衣需求旺季,业户月平均收入可达1600万至1700万越盾。正因如此,当地居民的生活逐渐稳定并日益改善。
为了保护和弘扬传统工艺,2022年,安乐蓑衣合作社成立,旨在寻找新方向并开发蓑衣市场,现有25名成员。
前光禄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邓廷荣说:“蓑衣销往国内很多地方和老挝。天气热的时候,客户需要蓑衣,就通过合作社订购。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为村民提供额外的支持,同时介绍和推广产品,以便村民能够在市场上更广泛地销售产品。”
通过合作组的推介活动,安乐蓑衣受到了旅游业的关注。春禄乡社区学习中心主任阮国协说:“最近,我们的学习和社区中心组织了一次体验式旅游。让城里的学生参观蓑衣生产,他们非常兴奋。我们认为这是进一步发展这个行业的一种方式。中心正在与合作小组共同研究和改进设计,以提供更好、更广泛的服务并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河静省春禄乡安乐村民的蓑衣编织不仅是一个关于手工艺品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联系的故事,一个关于几代人的毅力和智慧的故事。在现代生活的潮流中,安乐人依然保留并发展蓑衣编织工艺,体现了传统文化价值的生命力,这也是一种值得传承的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