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统 开拓创新
现年34岁的阮黄英科是富国特区石溪村黄科鱼露经营有限公司经理,也是富国鱼露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一代代表。他不仅满怀热情投身这一传统行业,更在守护与发展富国鱼露品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学毕业后,阮黄英科先生曾在胡志明市某大型集团担任会计,拥有稳定且可观的工作。但出身于三代从事鱼露生产的家庭,他始终心系家族事业的传承与发展。2016年,他毅然返回家乡富国岛,接手家族企业,立志让“黄科鱼露”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更要走向世界。
据阮黄英科先生介绍,黄科鱼露最初只是祖辈时代的几个小鱼露桶,在1980年前主要用于家庭消费和以物易物。到了父母一代(1980年后),家庭作坊逐步扩大规模,于1995年正式成立黄科私人企业,拥有50个木桶,主要生产原料鱼露。
自2016年接手后,为拓展市场与树立品牌,阮黄英科先生将鱼露桶从50个扩充至120个,并将30%的产量转为瓶装产品。为确保品质与信誉,该企业严格执行HACCP、ISO、HALAL等国际标准,实施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质量控制。
同时,企业积极参与“一乡一品”(OCOP)计划,截至2020年已有4款产品获得OCOP四星认证。在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下,企业引进机械化生产线,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2023年,3款产品获评国家级“典型农村工业产品”;2025年6月底,“富国黄科鱼露40度、43度、45度”三款产品荣获国家级OCOP五星认证。
阮黄英科先生的母亲黄氏碧水表示,看到儿子回乡继承祖业,守护富国鱼露品牌,她感到十分欣慰。特别是企业获得OCOP四星、五星认证后,产品质量得到权威机构认可,消费者信任度显著提升,市场空间持续扩大。OCOP五星产品更易进入大型商超系统,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目前,黄科鱼露拥有4000平方米厂房,120余个木制鱼露发酵桶,年供应量约100万升。生产线已实现全面标准化,满足出口要求。2025年6月,企业首批产品成功出口澳大利亚,获得合作伙伴与消费者高度评价,为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26年起,该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至美国、欧洲等越侨聚集市场。国内市场则在巩固西南部地区的基础上,逐步向河内、海防、南定等北部省市延伸。
传统风味赢得消费者信赖
美籍越侨谢氏恒表示,三年来她和家人一直选用富国黄科鱼露。她介绍说,原本家中常用外国品牌鱼露,但2022年赴富国旅游时参观了黄科鱼露生产基地,品尝后对其风味和卫生标准十分满意,从此成为忠实用户。
“参观时,我们亲眼看到了鱼露木桶,了解了生产工艺,还品尝了多款产品。后来带回美国食用后感觉非常好,不仅自家常用,许多亲友返回美国前也会托家人购买寄来,每年一两次。我们非常喜欢这种传统自然的风味,它不仅美味,更承载着家乡的记忆。”谢氏恒女士分享道。
推动富国鱼露走向世界
阮黄英科先生希望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富国鱼露”声誉;同时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标准化改造,满足出口市场要求;加强越南文化与美食推广,让传统鱼露不仅是调味品,更成为文化使者。
他强调:“需要在原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建立紧密的产业链协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鱼露生产经营者应与管理机构、富国传统鱼露行业协会密切配合,共同守护和弘扬这一传统价值。”
富国鱼露协会副主席范黄国青介绍,目前协会拥有50家会员单位,共有超过7000个木质鱼露桶,年产量近3000万升(蛋白度25度以上)。富国鱼露对原料要求严格,凤尾鱼上岸后必须立即在船上加盐,随后运至波来木制成的木桶中发酵12—15个月方可成品。
2012年,富国鱼露获得欧盟地理标志保护。2017年,坚江省人民委员会(与安江省合并前)认定富国传统鱼露加工业为传统行业和传统手工艺村;2021年,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富国特区人民委员会主席陈明科表示,如今富国鱼露已成为国家品牌,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象征,产品已出口至韩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传统价值的热爱与坚守,推动着一代代鱼露生产者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经营效益。
“富国始终将鱼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陪伴企业和生产基地,加强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贸易促进与品牌建设;发展鱼露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使鱼露成为富国标志性的文化产品。”陈明科先生强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