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是民营经济的双引擎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强劲影响的时代,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不再是可选项或短期潮流,而是关企业生死存亡,是民营经济实现繁荣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越南经济
Có 296 kết quả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强劲影响的时代,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不再是可选项或短期潮流,而是关企业生死存亡,是民营经济实现繁荣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8月28日,越南驻孔敬总领事馆、胡志明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和泰国与越南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2025年越南与泰国企业论坛,吸引近150名代表参加。该活动是纪念越南国庆80周年以及越泰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活动之一。
值此越南国庆80周年之际,印度尼西亚通讯社安塔拉资深记者安东尼·穆罕默德(Anthoni Mohammad)就越南自1986年以来的革新历程接受越通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越南一项重要的内生性成就,同时也具有参考意义,为各国在寻求民族独立、国际融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平衡提供了经验。
值此越南国庆80周年之际,越通社记者就越南在新发展阶段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采访了世界银行驻越南、柬埔寨和老挝首席代表玛丽亚姆·谢尔曼(Mariam J. Sherman)。
在80年历程中,越南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东南亚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学院的越南研究专家卡尔·泰耶(Carl Thayer)教授值此越南国庆80周年之际接受越通社驻悉尼记者采访时如是强调。
为推动2025年全国经济增长达到8.3%-8.5%的目标,越南政府对各地方2025年下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RDP)的定额增长目标已正式确定。各地需要采取行动以完成目标任务。
范明正总理指出,要破除体制瓶颈,吸引社会资源,发展科技、创新、数字化、人力资源、智慧管理及配套基础设施。在执行过程中必须紧贴实际,革新思维,果断行动;国家发挥引导作用,企业负责创新与实施;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民营经济。
美国财经网站ainvest.com于8月5日刊文称,在全球面临多重压力的背景下,越南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抗压能力,2025年第二季度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达7.96%。
伊格纳西奥·巴特萨吉教授强调了越南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他表示,越南在生产结构方面已发生显著转变,从多年前主要依赖农业的国家,向真正的工业强国迈进。越南积极地融入东南亚地区,同时还与美国和欧洲建立了亲密关系。这些因素帮助越南吸引了大量重要投资,从而成为向全球出口高科技产品的国家。
8月1日上午,越南政府副总理胡德福主持召开信贷机构重组与不良贷款处置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会议。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压力和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胡志明市正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为建设绿色经济奠定基础。然而,若要实现这一目标,该市必须实施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
截至目前,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基本完善,为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第06号提案构建了法制化通道。这些领域取得了强劲进展:5G业务在全国范围内部署;移动互联网速率大幅提升,进入全球前20名;国家数据中心项目正在大力实施。
2025年7月上半月,越南货物进出口继续保持年初以来的强劲增长势头。进出口活动积极复苏,成为越南经济的一大亮点。
越南将利用机遇和优势,尤其是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和两级地方政府模式的有效性,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推动今年第三季度和全年增长。这是政府在6月份政府例行会议和政府与地方视频会议后于上周末颁布的决议中提出的要求。
在7月8日下午举行的以“在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战略与务实方案”为主题的2025年越南经济增长论坛(VEGF)上,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与战略部部长陈流光强调,此次论坛是政府各机关代表阐述行动计划、彰显实现高增长目标坚定决心的平台,同时也是企业界和专家献计献策,助力越南实现快速且可持续增长愿景的良好契机。
新加坡大华银行(UOB)近日将越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测从此前的6%上调至6.9%。这是大华银行全球市场与经济研究部于7月8日发布的越南经济增长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越南财政部统计局7月5日上午公布的数据,2025年6月份,越南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76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1%,环比下降3.2%。上半年累计进出口总额为43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出口增长14.4%,进口增长17.9%,实现贸易顺差76.3亿美元。
7月5日上午,越南财政部统计局在河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5年6月份及前6个月的经济社会情况。
越南政府副总理阮志勇7月4日在河内会见了百事公司国际饮料首席执行官尤金·威廉姆森,双方就深化投资合作进行了交流。
拉丁美洲通讯社(Prensa Latina)近日特别关注越南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启动两级(省级和乡级)地方政府模式的消息,认为这是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