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三角洲调整后发挥双重优势

在即将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与合并后,九龙江三角洲将设立6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芹苴市以及西宁省、同塔省、永隆省、安江省和金瓯省。新设立的省市有望进一步挖掘该区域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加快区域发展步伐。
附图:九龙江三角洲地区一角。
附图:九龙江三角洲地区一角。

发挥“双重优势”

根据全国范围的省级行政单位重组方案,西南部地区将形成6个省市,包括:西宁省(由西宁与隆安合并),同塔省(由同塔与前江合并),永隆省(由槟椥、永隆和茶荣合并),安江省(将坚江省并入安江省),金瓯省(将薄辽省并入金瓯省),芹苴市(将朔庄、后江省并入芹苴市)。

新设的6个省市普遍拥有肥沃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流域及其他河流水系中,且大多数地区濒海。九龙江三角洲的大部分沿海省市都确立了将海洋经济打造为支柱产业的战略方向。其中,金瓯与坚江(未来将成为新的安江省)已被规划为至2030年、远景到2050年建成国家级强大海洋经济中心。

湄公科技应用与培训研究院院长阮氏翠芳指出:“平原与海洋构成了九龙江三角洲新设省市所独有的‘双重优势’,应当被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既有利于发展大规模农业与工业建设,也因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而便于发展海洋经济(深水港、水产、清洁能源、旅游等),为九龙江三角洲拓展通往东海的交通和物流网络,并更好地联通胡志明市、芹苴等区域中心作出贡献”。

阮氏翠芳院长进一步分析,槟椥如同水中“孤岛”、永隆虽为交通枢纽但尚未充分发挥其作用、茶荣虽近海却因基础设施薄弱而制约发展。当三省合并后,将打破自然分割的局面,形成连接平原与海洋的战略门户,拓展工—农—渔、城市—物流—港口等多重发展空间。

即便如隆安这样不靠海的省份,也早已将港口经济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并依托其优势加以有效开发,典型代表为隆安国际港(属胡志明市港口系统)。合并后,新的西宁省经济规模将超过312万亿越盾,居全国第十,将有条件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与边贸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边境口岸(西宁—柬埔寨)货物通过隆安港出口,推动贸易畅通便捷高效。

为新发展空间构建管理新机制

将两个或三个省市合并为一个新省级单位,必须配套更新管理模式与体制机制。专家认为,新管理体制应更具灵活性,重视边缘与核心区域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空间规划方面,应依据功能区划重组,而非沿用旧行政边界。新的省市可考虑按照“动力三角”模式进行空间布局。

将各地优势整合成“平原+海洋”的“双重优势”,不仅为九龙江三角洲六大省市形成大型生产、供应、物流链奠定坚实基础,还能借助区域内外、国内外资源的对接协同,提升竞争力与人力资源质量,吸引投资,加快“九龙之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步伐,与全国其他经济区同步迈进。(完)

来源: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