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经济——国家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动力

越共中央政治局2025年5月4日颁发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第68-NQ/TW号决议,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中对私营经济发展的新观点。
广宁省云屯国际航空港。(图片来源:VDO)
广宁省云屯国际航空港。(图片来源:VDO)

该决议指出,发展私营经济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与其他经济成分一道共同建设一个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切实实现建设社会主义越南——民富、国强、民主、公正、文明的愿景。

近年来,私营经济通过创造就业、减贫、改善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和全面增长等方面,为越南人民带来“温饱”生活作出了主要贡献。

巩固社会主义定向

近四十年来,私营经济不断壮大。目前,全国约有94万家企业和500万个个体工商户正在运营,另有数百万农业经营户、农场和个体经营者。私营经济目前贡献约50%的GDP、超过30%的国家财政收入,吸纳约82%的劳动力,用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为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私营经济为国家经济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作出了强有力的贡献。越南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发展成为全球第22大贸易伙伴,经济的适应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日益增强。过去一阶段的实践表明,在“安全灵活适应”的方针指导下,私营经济成为国家成功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放缓等不利影响的重要支柱,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私营经济还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并行发展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社会、公平、环境与生态等方面留下了显著印记。

举例而言,按政府1993年旧标准统计,贫困户比例曾高达58%,而到2024年,按多维贫困标准已降至1.93%,使越南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在消除贫困方面的突出典范。

人类发展指数(HDI)持续改善,2023年达0.73,明显高于同等收入国家,位居东盟前五。

近四十年来,私营经济创造了数千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24年,约有4200多万人在私营经济领域工作,占全国劳动适龄人口的82%以上,为劳动者提供了主要的就业机会和生计来源。

私营企业在员工收入方面已超越国有企业,而且这一差距正日益扩大。2023年,国内私营企业为劳动者创造的总收入达1170万亿越盾(约合468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0%。

新亚大成公司工人正在工作。
新亚大成公司工人正在工作。

私营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断增长,不仅保障了基本生计,还提升了整体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从而进一步反哺经济增长,特别是在推动国内消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4年,国内私营企业的一名工人月均收入为870万越盾。与之相比,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仅为650万至700万越盾,私营企业工人的收入明显更高。

实现核心价值

私营经济为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越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4700美元,接近中高收入国家门槛。这一水平比1988年越南开始对外开放时的人均86美元高出50多倍。

越南中产阶层(人均日均支出在11至110美元之间)正在大城市迅速形成,目前约占全国人口的13%,预计到2026年将上升至26%。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越南目前拥有约5至6位美元亿万富翁。

私营经济为我们逐步实现“民富”的目标作出了贡献。“国强”这一概念也可以通过越南国家品牌价值加以体现——截至目前,该价值已达507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32位。

预计,2024年越南进出口总额将创下8000亿美元新高。越南企业生产的商品与服务已进入全球200多个市场,其中私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私营企业也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和推动社会保障项目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国有企业的劳动力总数持续下降,国家机关与公共部门的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并预计将在当前机构重组过程中继续大幅减少,因此,私营经济成为全国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从2010年的920万人增长至2024年逾1902万人的关键力量。

每年,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新参保劳动者约达19万人,其中绝大多数目前在私营企业工作。此外,私营经济还为2024年国家财政收入超过2000万亿越盾的纪录贡献逾30%。

在当前党和国家大力推进多项提升全民社会福利的计划背景下,私营经济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例如,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公立学校学生全面免学费政策;每年至少为人民提供一次定期健康体检,并在2030年至2035年阶段逐步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主张;以及清除危房、破旧房等众多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项目。

由此可见,私营经济不仅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上述在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也充分表明,发展私营经济并不与社会主义导向相冲突,反而与我们所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高度契合、相辅相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