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预计将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难题方面。
在过去30年中,欧盟始终坚定扮演着保护绿色地球的先锋角色,取得了许多令人自豪的成就。这个“蓝旗联盟”是《京都议定书》下温室气体减排幅度最大的地区,率先出台气候相关法律,于2005年建立了全球首个碳信用交易市场,并成为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的诞生地。
延续这一令人自豪的征程,欧盟此次提出到204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90%的目标,成为迈向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一步,彰显其面向绿色、可持续未来的发展方向。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强调,这一进展是欧盟27个成员国坚决应对地球变暖努力的生动体现。如果该目标获得批准,它将成为指导2030年后整个欧盟气候与能源战略的“灯塔”。
分析人士指出,为了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欧盟将不得不克服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来自部分成员国的质疑。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呼吁欧盟要进行精确计算,确保脱碳路线图不会对经济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
捷克总理彼得·菲亚拉甚至直言不讳地反对,认为90%的减排目标并不现实。捷克政府首脑指出,欧盟难以同时实现两个目标——到2040年将排放量削减90%,同时又推动经济强劲增长。
与此同时,欧盟的一些企业也表示正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包括成本上升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多个高排放行业担心,这些规定可能会削弱欧洲大陆的竞争力。
此外,实现到2040年将排放量减少90%的目标所需的成本也不容小觑。初步估算显示,在2031至2050年期间,欧盟每年平均需投入约6600亿欧元用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另需约8700亿欧元用于交通系统升级改造。
不过,欧盟委员会强调,与以往的气候承诺不同,本次提案具备更大的灵活性,旨在确保“蓝旗联盟”无需在经济增长与绿色转型之间做出艰难取舍。
据此,为了帮助成员国在环保与维持经济实力之间寻求平衡,欧盟委员会提议允许从欧盟以外购买部分碳信用额度以完成减排目标。根据该机制,欧盟的政府和企业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例如植树造林或能源转型,并将由此减少的排放计入自身减排指标中。此举有助于缓解绿色转型所带来的投资压力,尤其是在成员国还需兼顾国防、安全、经济等多项预算优先事项的背景下。
尽管挑战重重,专家们普遍认为,绿色转型是一条欧盟只能前进、无法后退的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