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伊朗与六国集团(P5+1)签署了核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标志着伊朗与西方关系的历史性转折点。该协议为解除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铺平了道路,同时也标志着欧洲在解决这一最棘手的国际安全问题上取得了成就。
然而,十年过去,这份协议已从“以对话代替对抗”的象征,沦为因各方信任破裂和瓦解而导致外交僵局的典型。
近期的紧张局势进一步缩小了谈判窗口。英国、法国和德国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安理会,表示如果伊朗在2025年8月底前不就其核计划采取外交措施,他们准备重新对伊朗实施联合国制裁。
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罗表示,法国、英国和德国都有正当理由重新对伊朗的武器、银行和核设备实施十年前已解除的全球制裁。伊朗仍然保持相对强硬的立场。
2025年8月初,伊朗宣布不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代表团检查其核设施,并且IAEA只能与这个伊斯兰国家的官员和专家进行对话。
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以来,该协议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伊朗与欧洲三国(英国、法国、德国)仍在继续谈判,但双方关系已显著恶化。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称,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以及德黑兰增加铀浓缩活动,进一步削弱了各方之间的信任。
中东“火海”局势紧张,最终导致美国和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使恢复谈判的努力更加艰难。空袭也浇灭了在阿曼斡旋下美伊对话的任何一丝希望。历史表明,对一个国家的核计划使用武力不仅不能消除核威胁,反而会适得其反。1981年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就是一个例子。对伊朗而言,军事行动只会导致伊朗放弃核计划合作,并将地区局势推入不稳定的漩涡。
在各方信任度低下、地缘政治局势充满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情况下,欧洲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路径备受关注。作为协议的调解人和担保人,欧洲如今面临着一个战略选择:是继续推进外交进程、进行对话,还是被卷入严厉制裁?欧洲三国的“最后通牒”能否对伊朗施加足够的压力,迫使其做出让步并坐到谈判桌前,目前尚待观察,但目前各方关系更加紧张,核协议面临因“旧绳索断裂”而破裂的风险。
2025年7月,伊朗警告称,如果欧洲三国启动恢复制裁机制,伊朗将作出相应回应。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制裁被任意实施,将损害伊朗核协议的合法性。伊朗与其他国家之间仍有外交途径,但即使是最小的误判也可能导致这项脆弱协议的破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