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正成为包括渔业在内的越南各经济产业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除了可持续捕捞外,推行可持续水产品生产和养殖,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已成为越南渔业当前的发展路径。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25年6月初发布《2025年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状况评估》报告称,在2570个鱼类种群中,超6成处于生物可持续范围,35.5%过度捕捞。面对海洋物种的生存危机,包括越南在内的多国已转变思维,逐步从捕捞转向工业化、规模化、离岸化的海洋养殖,并加强疫病防控和溯源管理。
金瓯省农业与环境厅副厅长周公平表示,该省拥有254公里长的海岸线,沿海区域被红树林带环绕,形成海陆之间的缓冲带;该省沿海滩涂适合养殖软体动物,而鸿快岛、香蕉岛和白石岛等群岛则适宜发展海洋水产养殖。
巴地头顿省水产养殖总面积超7600公顷,吸引1150余户家庭和41家国内外企业投资发展水产种苗生产。除河流养殖外,该省还推广HDPE网箱养殖技术,构建牡蛎养殖基质,并广泛应用水产养殖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尽管养殖面积减少,产量仍保持年均11.4%的增长。
与此同时,由于当地渔民不断应用科技手段,巴地头顿选择高经济价值品种养殖适宜水产品,以提升效益。有效的渔民扶持政策实施五年来,有力支持了渔民远海作业。
越南水产加工与出口协会(VASEP)副秘书长苏氏祥兰指出,实现水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流程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球的趋势。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需要水产养殖产品信息透明化,同时需要一套通用的绿色标准,以及制定适用于企业各类出口产品的统一绿色转型路线图。
近期,越南政府总理批准《至2030年和展望2045年水产养殖发展提案》,设定203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30万公顷、产量140万吨和出口额达18-20亿美元的目标。
根据该目标,越南海洋养殖业将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包括采用先进技术、实施严格规划与现代管理;统筹发展近岸、离岸和远海海水养殖,发挥热带生物多样性优势;整合油气、造船、海运等领域的技术经济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