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世界水产养殖与出口大国之一。充分利用水产加工副产物不仅有助于提升生产链价值,还朝着绿色、可持续的农业迈进,符合循环经济的趋势。
高效利用水产加工副产物
在胡志明市,许多企业有效利用水产加工副产物。福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阮成禄表示:“我们每天收购约60吨来自渔船、工厂的水产加工废弃物,每年生产4000至5000吨鱼粉,营业额达720亿至900亿越盾。如果获得资金与技术支持,鱼粉蛋白含量可提高至64%,每年可减少进口14万吨。”
在四海有限责任公司(福胜坊),鱚鱼骨经过清洗、烘干后出口日本,售价每公斤10美元,年收入可达1000亿至1200亿越盾。四海公司总经理陶国俊表示,市场需求旺盛但供应不足。水产废弃物资源化可成为企业的一条新路。
在更大规模上,南方水产研究院利用杂海蟹来加工蟹膏罐头和甲壳素粉,用于医药和农业,售价高达每公斤1000美元。
除加工产业外,水产废弃物还被赋予艺术与旅游价值。海兰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阮氏红兰组织收集贝壳和螺壳,制成纪念品、艺术画作与饰品,售价从4万至2000万越盾不等,不仅减少废弃物,还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近期,该公司与阿里巴巴在越南的授权代理——OSB投资与科技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将贝壳、蜗牛制品引入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扩大销售市场,并向世界各地的游客推广产品。
头顿高中学校学生阮黎明珠曾经向巴地头顿渔业创新大赛提交了“贝壳手工艺和海洋风格咖啡店”模式,利用贝壳装饰咖啡空间,顾客不仅能品饮、拍照打卡,还能亲手制作贝壳手工艺品。
政策、资金与技术支持
据农业与环境部门的预测,未来几年,水产副产物将为多个产业提供巨大原料来源。其中,虾头即可加工约49万吨食品;查鱼边角料和胃部可达10万吨,鱼油约15万吨。
此外,虾壳可用于生产14.6万吨饲料;鱼头、鱼骨和内脏每年可提供90万吨原料。医药、化妆品及其他产业还能利用14.7万吨虾头和虾壳,以及约8万吨鱼皮和鱼鳔,以生产高附加值制品。
到2030年,虾类副产物约达65万吨,价值8000万至1亿美元;查鱼副产物达130万吨,价值超过5亿美元。
胡志明市农业与环境局副局长范氏娜强调,该市渔业具备巨大潜力,利用水产废弃物不仅可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还能提升越南水产品的信誉,减轻工业废弃物处理压力。
税收政策、绿色信贷和技术优惠将成为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的动力。当企业、科学家、工匠与政府紧密联系,规划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时,昔日被视为垃圾的东西将成为“蓝色黄金”,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并助力越南渔业在全球版图上迈上新高度。
据越南农业与环境部的统计,水产废弃物约占0.6%,约100万吨,主要包括虾和蟹壳,鱼皮、鱼骨、内脏、鱼鳍、鱼鳞和贝壳。目前,水产副产物加工年产值仅2.75亿美元,远低于其有望达40至50亿美元的潜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