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已被政府确定为国家长期战略支柱之一。然而,要将这些战略真正落地,就必须建立一个发挥引领作用的金融-银行体系,积极为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关键领域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疏通长期资金流动的动力
绿色信贷,曾经看似陌生的概念,正逐渐成为银行业务中的战略组成部分。绿色信贷不仅是一种金融工具,而是激活长期资金流动的关键“推动力”,推进增长模式转型,创造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力争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据越南国家银行近期发布的报告,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58家信贷机构发放了绿色信贷,其余额为704.244万亿多越盾,占整个经济体信贷余额的约4.3%。2017年至2024年期间,绿色信贷余额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1%,远超银行业的信贷增长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超过70%的绿色信贷集中于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废物管理以及可持续资源利用等领域。
越南国家银行常务副行长陶明秀表示,近段时间,国家银行已同步实施多项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绿色环保领域以及低碳生产行业。越南多家银行向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屋顶太阳能安装、有机农业生产、可再生能源、环保项目等领域提供信贷服务。
破解绿色信贷业务瓶颈
发展走向十分明确,越南的绿色信贷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凸显的是缺乏标准化问题。越南尚未建立完整的法律框架来界定绿色项目的概念和分类标准。专家认为,缺乏明确的标准引起企业在获取资金时遭遇困难。越南亟需一项涵盖体制、政策与执行资源的总体战略。
来自欧盟和韩国的经验表明,建立一套明确的绿色分类体系,有助于市场识别哪些项目是真正“绿色”,哪些则属于“漂绿”(greenwashing),从而提升市场的可信度与透明度。
为了缓解法理方面的“瓶颈”,越南农业与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阮俊光表示,该部近日已提请政府总理审议出台关于获得绿色信贷和发行绿色债券项目的环境标准及认定机制。
预计将有7个领域的45种投资项目类型被确认符合环境标准,从而可获得绿色信贷支持以及发行绿色债券。
据越南国家银行常务副行长陶明秀表示,若能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作用,将之视为战略性金融杠杆,越南经济将有望实现突破式发展,不仅体现在GDP的增长上,而体现在生活质量的提升、国际声誉的增强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进程中,银行业应当走在前列,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是改变市场思维的引领者。
越南国家银行经济行业司司长何秋江指出,仅凭银行业的单方面努力仍远远不够,打通绿色信贷渠道还需各部委的协同互动,完善相关政策,制定支持绿色产业的路线图,同时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与碳排放权。此外,各家信贷机构还需积极拓展国际融资渠道,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