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平国际贸易博览会吸引了2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设有约400个展位,展品涵盖农产品、日用品、机械设备、 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
该博览会不仅为地方特产搭建了推广平台,也成为两国边境企业交流对接的重要场所,有力推动经贸合作,拓展产品消费市场。
同样,每年12月在谅山省举办的越中国际贸易旅游博览会设有约300个展位,吸引上千人次前来参观和采购。该活动是国家级贸易促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越南谅山省与中国广西凭祥市轮流主办。
可见,高原地区的贸易旅游博览会早已突破单纯的买卖功能,成为友谊与国际合作的纽带,同时也有效推广了地方的文化与旅游形象。
据旅游业统计,近年来前往东北、西北高原各省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其中集市节日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艺术活动、夜市以及社区旅游体验已成为各地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了竞争优势。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国际贸易旅游博览会还成为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平台。赫蒙族芦笙、岱依族天歌以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等,通过生动的展示和表演得以再现,从而激发文化自豪感,并提升社区的保护意识。
越南绿色旅游协会主席冯光胜指出,如果组织和开发得当,国际贸易旅游博览会将开辟绿色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新前景。要推动这一模式下的旅游发展,必须紧盯保护文化、守护自然和造福社区等三大关键。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国际贸易旅游博览会的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一些地方的活动组织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服务质量与潜力不相称。在不少情况下,旅游产品依旧单一、雷同,未能充分展现地方的独特魅力。
此外,在商业化进程中,文化本色淡化的风险也对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实现平衡提出了更高要求。游客走进国际经贸旅游博览会,不仅是为了购物,更重要的是体验独特的文化空间。若一味强调商业因素而忽视核心文化价值,博览会便可能失去独特魅力。
在实践中,社区旅游专家也提醒,应避免对国际经贸旅游博览会过度舞台化。相反,应以质朴自然的方式打造“故事长廊”,紧密关联人与土地,同时积极培育本地导游队伍,并运用科技手段提供多语种二维码服务。
当今的国际贸易旅游博览会不仅是交流与对接的平台,也成为友谊、合作与发展的纽带,为越南这一文化多彩、友好而充满活力的国家形象走向国际贡献力量。每一个博览会都有其独特的风貌,但共同指向一个价值:把文化转化为软实力,把对故土的热爱化为凝聚的动力,融入到时代的开放与融合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