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基础设施 发挥地域特色
黑笋社气候宜人,松林苍翠,被誉为“七湖三瀑”的诗画之乡。为充分释放潜力,当地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投资交通、电力、供水系统及重点景区配套工程,同时推进多条道路的升级与扩建。
目前,当地共有132家旅游接待住宿单位,其中多家达到标准的酒店和度假村,如Golden Boutique Hotel、Đắk Ke Resort、Măng Đen Green等。
黑笋社人民委员会主席范文胜表示,当地明确把基础设施视为旅游业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除了休闲度假旅游外,黑笋社正着力打造融入本土文化的生态旅游。尤为突出的是,当地少数民族社区正积极投身于旅游业的发展。
自2022年以来,当地已开设多期社区旅游培训班,培养数百名学员;同时举办锣钲与桑舞培训课程,吸引上千人参与,逐步组建多支表演队伍为游客服务,从而有力推动西原锣钲文化空间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游客日益增多,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如本地传统美食、OCOP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正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夜间文化空间同样是黑笋社的一大亮点。
每逢周末举办的黑笋社夜市和集市,已成为居民与游客体验文化、购物和品尝地方美食的重要场所;同时,黑笋社艺术花园以石材、枯木、木雕等装置艺术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未来的理想相会之地
在新的发展阶段,黑笋社正制定旅游数字化转型规划,逐步构建数字生态体系,为游客便捷获取信息、预订服务、在线支付以及与景点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当地职能部门已推出多部360度全景视频,在各旅游景点设置二维码,编制越—英双语旅游地图,升级“dulichmangden.com”网站,并拓展多种社交媒体平台,以更广泛传播黑笋社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
来自胡志明市的游客陈忠坚说:“我十分喜爱黑笋社清新凉爽的氛围,以及这里独具魅力的‘特产’,其中包括美食、文化和各类艺术表演。”
目前,黑笋社旅游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部分建设项目未按规划实施,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旅游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区域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连接中部沿海各省的24号国道通行条件仍不顺畅;与此同时,旅游人力资源依然短缺且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黑笋社人民委员会主席范文胜介绍,下一阶段当地将着力吸引国内外大型投资者,对旅游产品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开发,打造优质、多元的旅游产品,以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范文胜同志强调:“必须把黑笋社建设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魅力目的地。我们明确,发展旅游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任务。”
目前,黑笋社正稳步确立其作为北部西原生态—文化—社区旅游中心的地位。
凭借战略定位、创新思维以及政府、企业和民众的高度共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黑笋社必将成为热爱自然、本土文化和渴望探索西原大森林纯粹而真实价值人士的理想“相会之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