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的背景下,越南正处于比许多其它国家更为有利的地位,有望在短期和长期内继续实现经济增长,吸引更多投资资金流入。
在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及夫人率领越南高级代表团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框架内,越南工贸部副部长阮黄龙与英国商业贸易部负责工业事务的国务大臣克里斯·麦克唐纳(Chris McDonald)举行了双边会谈。
连日来,2025年秋季博览会参观人数和购买力持续创下新纪录,为参展商带来“好收成”。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企业展示产品、与消费者和国内外企业建立联系的绝佳机会。
缩小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闭幕式规模,旨在体现与洪涝灾区同胞同舟共济的精神,同时实现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
凭借众多优势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河内市正迎来成为推动越南深入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的核心的良机。然而,要将这一机遇变为现实,该市仍需要完成诸多工作。
越南工贸部长阮鸿延在韩国庆州出席第36届外交—经济部长级会议(AMM 36)期间,于10月30日与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卡绍冯(Marcelo Ebrard Casaubón)举行双边会谈,共商推动经贸与投资合作提质升级,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地区和全球合作机制中紧密协调的措施。
为加快渔船登记进度并发放渔业捕捞许可证,宁平省人民委员会要求各部门、各乡/坊的渔船继续按照政府总理在198/CĐ-TTg号通知以及宁平省人民委员会于2025年10月23日签发的第312/UBND-VP3号文件中的指示,实施相关工作。
在“2026-2035年走向国际市场计划”(Go Global)被确定为重要战略的背景下,最近,在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与越南贸易促进机构系统的贸易促进会议”上,越南驻外经济商务参赞们分享了关于政策建议、企业支持模式、贸易与投资趋势及在当地市场连接企业的经验。
从国际视角看,越南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增长速度不再是唯一目标,而成为衡量适应能力与治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包括越南的东盟地区将在2025—2030年期间引领新兴市场的复苏势头。这是亚洲房地产科技集团居外IQI(Juwai IQI)首席经济学家山·赛义德(Shan Saeed)在10月29日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2025年Juwai IQI国际高峰会议”期间接受越通社记者采访时如是强调。
据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组委会的初步统计,正在越南展览中心(VEC)举行的秋季博览会开放5天后,越南企业与国际合作伙伴在投资、贸易、技术转让、供应链发展和出口合作等领域签署了100多项经济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MOU),为越南经济融入国际舞台开辟了新的机遇。
2025年秋季博览会以“连接人与生产经营”为主题,于2025年10月25日至11月4日在越南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这是越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性贸易促进活动。2025年秋季博览会被誉为“六个最“的超级博览会,创造了多项纪录,包括:规模最大、空间最现代化、产品最多样化、质量最高、活动最具吸引力、优惠政策最完善。
在对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当地时间10月30日上午,越南财政部与越南驻英国大使馆在伦敦联合举办越南-英国企业座谈会。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及越南高级代表团出席座谈会。
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当地时间10月30日上午,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和越南高级代表团出席越英高级别经济会议并发表讲话。
在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框架下,10月29日,越南贸易促进局在越南展览中心(VEC)组织了“2025年10月对外越南商务代表处贸易促进会议”,主题为“通过‘2026–2035年走向国际市场’计划(Go Global)推动越南私营经济扩大国际影响力、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并提升国家、企业及越南商品和服务品牌价值”。会议采取现场与海外越南商务代表处线上连线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主题为“绿色会计与绿色金融——塑造可持续未来”的东盟会计师联合会第二十次会议(AFA 24)于10月30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河内)正式召开,汇聚了来自东盟各国及国际会计、审计和金融领域的专家、领导人及企业代表。
胡志明市拥有吸引企业界和外国投资者的诸多优势,但仍需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从而吸引高质量、可持续的资本投入实现超级城市发展目标。这是胡志明市贸易与投资促进中心(ITPC)今日召开的题为 “胡志明市超级都市:可持续发展与新机遇”的2025年胡志明市领导与外资企业会议上提出的内容。
10月30日上午,越南政府副总理黎长龙在国会全体会议上表示,政府过去、现在和未来将同步实施多项举措,以调控黄金市场、稳定民众心理,同时为房地产市场纾困解难,推动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尽管全球形势动荡,但越南目前仍被视为亮点,因为商界的商业信心日益增强。
越南国家银行10月29日下午公布了与非现金支付及第06号提案实施相关的最新成果。其中,越南非现金支付持续爆发,通过二维码的交易额增长超过150%。互联网和移动端支付渠道也录得大幅增长,显示出数字支付趋势正日益深入民众和企业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