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危机严峻态势:拉响警钟

大自然正在对当前气候危机严峻态势敲响警钟。随着极端天气事件成为“新常态”,预防和应对系统也面临着改革的必要性,旨在提高效率和保障人类安全。

2025年7月5日,德克萨斯州克尔县洪水造成的损失。(图片来源:《德克萨斯论坛报》)
2025年7月5日,德克萨斯州克尔县洪水造成的损失。(图片来源:《德克萨斯论坛报》)

从亚洲到欧洲和美洲,人们都在努力应对自然灾害。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生的毁灭性山洪是该国百年来最具破坏性的山洪之一。

专家指出,气候变化是导致气温升高、暴雨加剧的罪魁祸首。事实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卢斯金创新中心联合主任格雷戈里·皮尔斯警告称,由于气候变化和灾害预警系统投资不足,未来几年美国因洪水死亡的人数将继续上升。

其间,生活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数百万人正饱受酷暑的折磨。今年6月,各大洲的高温纪录均破纪录。

在韩国,与2024年同期相比,由于高温,患上相关疾病的人数增加了83%以上,而2024年高温来得比往年更早。

世界气象组织确认,世界必须学会如何应对持续不断的热浪。

许多气候会议已经举行过,各方也做出了共同行动的承诺。近年来,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但事实上,极端天气事件的日益严重表明,世界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果断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在会议上,最“棘手”、最具争议的议题始终是气候融资,定于今年11月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也不例外。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国会议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35年将气候融资增加到每年300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被认为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过低。

专家认为,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每年将需要约1.3万亿美元来实现绿色转型并应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国会议的东道国,巴西重申了其决心,要使本次会议成为重申气候承诺的“遗产”。巴西政府表示,气候危机已达到顶峰,如果全球变暖得不到控制,地球将遭受毁灭性的变化,影响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每个家庭的各个方面。

如何更快速、更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也日益受到关注。

英国雷丁大学专家杰斯·诺伊曼表示,德克萨斯州的山洪暴发对预警系统和防洪计划的有效性提出了重要问题。社区的应急准备、风险识别、疏散技能等都需要提高。医疗保健系统也需要改革。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尽管极端热浪的频率不断增加,但欧洲57个国家中只有21个国家制定了应对热浪的国家行动计划。许多国家仍然缺乏社区制冷系统,也缺乏针对公民中暑风险的公众宣传活动。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强调,气候行动不是可选的,而是强制性的,因为时间紧迫。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暴露了一个现实:气候变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世界没有时间再拖延行动了。(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