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就政府总理2025年7月12日签发的关于在河内市紧急开展环境保护、改善空气质量的若干紧迫任务和措施的第20号指示的落实情况与新闻媒体代表进行交流时,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杨德俊表示,市政府正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机制,计划在2026年7月起全面禁止燃油机动车在一环路区域通行前,回收更换约45万辆居民在该区域使用的燃油摩托车。
相关支持政策将依据对不同使用群体和不同车型的详细审查结果制定。

河内市将向市委报告,并提交市人民议会审议出台支持政策,拟几乎全额补贴转换过程中的各项费用,例如电动摩托车购置税和注册费等。
在推动个人交通工具绿色化转型的同时,河内市也在投资发展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以满足一环路区域居民的出行需求。
该市拟增加小型电动公交车和四座电动车的投放,用于接驳进出一环路区域的居民。
河内还将补充规划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及其他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充电区域。杨德俊先生表示:“目前优先在静态交通节点、停车场和公寓楼内设置充电站。”
市政府将最大限度支持、精准覆盖目标群体,尽可能为居住在一环路区域的居民及经常进入该区域的人士提供便利。

目前,在河内市的一环路与二环路区域,已有两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分别是吉灵—河东线与呠(Nhổn)—河内火车站线高架段。
2025年10月,河内市将动工兴建城市轨道交通5号线(文高—玉庆—郎—和乐)以及2号线(南升龙—陈兴道)。
据河内市建设局统计,目前该市机动车总量超过800万辆,其中汽车逾110万辆,摩托车约690万辆。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摩托车占比超过72%,是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市政府确认,路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和道路扬尘构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占比达58%至74%。
同日,河内市还成立了跨部门工作组,为市人民委员会在推进绿色交通工具转型及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建议和实施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