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东盟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负责人;越南驻华使馆公使宁成功、负责教育事务的一等秘书黄梅演和一些高校、企业的代表。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智汇人文,教育共融,协同发展”为主题,围绕集中展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成果、丰富拓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功能、深化“教育+”项目模式创新,吸引更广泛的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与到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中来,打造具有规模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的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品牌,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李炳军省长在致欢迎词时表示,教育是推动人类文明互鉴、世界繁荣发展的重要桥梁,青年是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友好往来的重要力量。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8年来,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日益成为双方加强人文交往、深化产业经贸合作的重大国际平台,成为增进民间友好互信、促进青年一代相知相亲的重要纽带。
他表示期待以本次交流周为新起点,与东盟各国一道,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常态化举办系列文化体育活动,拓展青少年交流对话渠道,促进双方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增进了解互信,夯实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进一步推动教育开放合作提质增效,持续深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共建,打造“留学中国·学在贵州”“贵匠工坊”等品牌,推动数字教育、职教出海、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取得更加丰硕成果。进一步推进经贸产业合作走深走实,创新“教育+”合作模式,聚焦产业、经贸、工程建设、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共同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促进互利共赢发展,更好造福双方民众。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18年来,交流周从最初的教育理念碰撞,逐步发展为覆盖教育、青年、人文等多领域合作的综合性平台,形成一系列影响广泛的品牌项目,为推动双方教育合作、促进民心互通、服务双边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他强调,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的战略对接与务实合作,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成果、新成效:教育高层对话推动机制化合作达到新高度,科研创新支撑高素质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职业技能教育支持产业发展结出新硕果,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迈出新步伐。未来中国与东盟应着力建设更加完善的教育合作机制,推动更具韧性的教育务实合作,织就更为紧密的人文交流纽带。


据悉,2025交流周期间举办活动116项,其中,开幕期拟举办相关活动19项,全年其他时段举办活动97项。
预计将推动签署各类协议(备忘录)60余份,联合建设海外(产业)学院、联合研究院8个,互建实习实训基地6个,建设高水准职教共同体或产业教育联盟3个,推动1100名国(境)外青年来黔研学游学和交流访问等。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8年来,逐步发展为覆盖教育、青年、人文等多领域合作的综合性平台,形成一系列影响广泛的品牌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