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在与德国和立陶宛的边境地区设立数十个检查站,旨在临时控制边境,阻止非法移民和人口贩运。上述措施预计将持续到8月5日,但可能会延长。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表示,华沙被迫采取这一行动,是因为非法移民潮已对该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
这正是导致众多欧洲国家近期加强边境管控的原因。除了保障国家安全的努力外,民粹主义在欧洲的强势崛起也对各国政府施加了压力,迫使领导人对移民问题采取强硬立场。
2023年,德国宣布在与波兰和捷克的边境实施临时检查措施。此后,柏林不断延长,甚至扩大这一措施范围。除了德国和波兰,申根区的多个国家如奥地利、丹麦、法国、挪威、意大利和瑞典也持续采取类似做法。斯洛文尼亚政府近日宣布,由于安全问题加剧,尤其是恐怖主义风险,将继续对与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的申根边境实施临时管制,直至12月21日。
这种情况在欧洲造成了一种矛盾局面,即是这个本应允许数亿公民自由流动的地区,如今却不断竖起新的障碍,这与申根区最初的价值背道而驰。根据欧盟的规定,内部边境检查只能在紧急情况下设立,并且仅限于临时性。
然而,边境管控措施近期不断被延长。在法国,这一措施近10年来几乎一直在实施。卢森堡大学的比尔特·尼纳贝尔副教授表示,欧洲的“无边界时代”正逐渐被侵蚀。
自1985年成立以来,申根自由通行区已成为欧洲深度一体化的象征。申根区已扩展至29个成员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通行区域。它使数亿人能够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而无需签证,并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欧盟的说法,取消内部边境管控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活动蓬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24年,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超过4.1万亿欧元。每年,申根区接待数亿国际游客,占全球游客总量的约40%。
因此,专家们担忧许多国家不断延伸实施边境管控,使得申根区带来的价值面临丧失的风险。欧洲议会副主席卡塔琳娜·巴利指出,边境管控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动摇了申根区体系。这导致货物流通中断、供应链受损、运输成本上升,并引发人们对申根自由通行区完整性和未来的重大疑问。
欧洲的安全担忧日益加剧,使申根自由通行区面临诸多挑战。专家们认为,为了保护一个统一、无国界的欧洲未来,欧盟必须为移民问题找到全面解决方案,避免各国“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欧盟内部团结出现裂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