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地

在可持续发展和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战略中,建设绿色供应链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企业而言,推动供应链“绿色化”有助于更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环境友好,从而提升竞争力与经营效益。

附图。
附图。

越南位于全球最具活力的发展地区、货物流通的集中地,经济开放度超过200%,进出口和电子商务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因此被视为极具潜力的物流服务发展市场。

越南物流业在全球和东盟地区均名列前茅。2023年,越南在160个国家的物流绩效指数(LPI)中排名第43位,位列东盟地区前五名。此外,在2023年度报告中,越南在全球50个新兴物流市场中排名第10位。

越南海事与水道局副局长黄鸿江先生表示:“在COP26会议上,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正承诺越南将净排放量降至零。为了实现这一承诺,政府制定了涵盖整个经济领域的规划和路线图。”。

然而,物流行业实际上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在此背景下,发展绿色物流以减少排放、利用自由贸易协定(FTA),特别是新一代FTA,以拓展市场、促进出口,已成为整个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越南物流服务企业协会副主席阮维明。
越南物流服务企业协会副主席阮维明。

越南物流服务企业协会(VLA)副主席阮维明表示,越南在进出口增长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这正是物流业发展的天然驱动力。除了这一优势之外,还需要重点发展绿色物流,特别是优化运输方式。国家管理范围内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是建设省级和区域级物流中心。这些中心能够连接和优化运输方式,从而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并有助于实现减少净排放的目标。

越南在进出口增长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这正是物流业发展的天然驱动力。除了这一优势之外,还需要重点发展绿色物流,特别是优化运输方式。国家管理范围内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是建设省级和区域级物流中心。这些中心能够连接和优化运输方式,从而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并有助于实现减少净排放的目标。

越南物流服务企业协会(VLA)副主席阮维明

发展物流服务与节能减排同步推进,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以保护环境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一项重要目标。以电子商务领域为例,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两个环节是包装和配送。

据越南电子商务协会(VECOM)统计,仅在2023-2024年期间,越南电子商务活动就消耗了33.2万吨包装材料,其中仅塑料包装就消耗了17.1万吨。按照每年20-25%的平均增长率计算,到2030年,电子商务规模可能达到目前的四倍以上,相应产生的塑料包装废弃物预计将高达80万吨。

在运输环节,工贸部进出口司副司长陈青海表示,越南运输结构失衡,公路运输占比过高,温室气体排放量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比空运高近21倍,比海运高19倍,比铁路高249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越南每年交通运输活动排放二氧化碳超过5000万吨,其中公路运输占85%。

附图。
附图。

越南海运总公司(VIMC)副总经理黎光忠表示,为推动绿色物流发展,越南企业需要国家同步、系统性的投资。首先,需要规划物流园区和区域,以增强互联互通。其次,必须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基础设施规划,以改善运输系统,降低运输成本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空转时间。第三,技术和人力资源也需要不断改进和调整,以满足绿色物流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推动绿色物流发展,越南企业需要国家同步、系统性的投资。首先,需要规划物流园区和区域,以增强互联互通。其次,必须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基础设施规划,以改善运输系统,降低运输成本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空转时间。第三,技术和人力资源也需要不断改进和调整,以满足绿色物流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越南海运总公司(VIMC)副总经理黎光忠

菲尼卡大学经商学院讲师、经济学家裴贵顺博士认为:“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符合联合国的导向。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越南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明确体现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在这一路程中,物流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许多支持政策已经出台,从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到培训人力资源,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为了实现绿色物流发展目标,推动可持续增长并建设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专家认为,需要制定具体战略,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 工贸部同各部门、行业和有关机构密切配合,将党关于物流服务发展的方针政策具体化,并提出制度化的参谋意见。

第二, 抓紧研究制定并呈报主管部门颁布至2030年及展望2045年的越南物流业发展战略,确保其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第三, 将重点放在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上,既视其为必然要求,也作为推动创新的动力,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第四, 建立国家管理机构、各部委、地方与行业协会、企业界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从而推动物流发展政策的落实,并鼓励企业主动迈向绿色物流。

第五, 加强国际合作与联系,特别是在绿色物流、数字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的培训和经验分享,提高越南企业未来时期的产能、竞争力及对价值链的掌控力。(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