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可持续粮食体系

正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举行的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发出关于加强全球团结,保障粮食安全的信息。

埃塞俄比亚东部凯布里贝亚难民营的孩子们正在喝牛奶。(图片:法新社/越通社)
埃塞俄比亚东部凯布里贝亚难民营的孩子们正在喝牛奶。(图片:法新社/越通社)

在气候变化和武装冲突给粮食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将数亿人推向饥饿边缘的背景下,改革和转型粮食系统变得愈发紧迫,并需要广泛合作。

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全球粮食图景依然严峻。全球饥饿人口比例已从2022年的8.7%降至2024年的8.2%,但全球仍有6.73亿人面临饥饿,23亿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2024年全球超过2.95亿人遭遇严重饥饿,主要源于武装冲突和各类危机,这一数字创下历史新高。

据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粮食价格持续通胀继续阻碍粮食安全恢复进程的背景下,饥饿指标仍高于新冠大流行前水平。在非洲,超过20%的人口(约3.07亿人)面临饥饿威胁。而在西亚地区,约12.7%的人口(逾3900万人)同样陷入此困境。若不采取果断行动,到2030年全球将有约5.12亿人长期营养不良,其中近60%集中在非洲地区。

全球饥饿人口比例已从2022年的8.7%降至2024年的8.2%,但全球仍有6.73亿人面临饥饿,23亿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2024年全球超过2.95亿人遭遇严重饥饿,主要源于武装冲突和各类危机,这一数字创下历史新高。

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动荡导致的供应链中断以及经济"冲击"正严重威胁全球粮食系统。2024年,冲突已成为20个国家粮食危机的主要诱因,波及近1.4亿人。气候变化导致土地退化、作物减产、生态系统改变,直接冲击众多民众生计,贫困人群所受影响尤为严重。

此外,持续通胀导致粮农组织2025年8月粮食价格指数创下两年多来新高,威胁贫困人口和粮食进口国生计。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有39个脆弱经济体的逾4.2亿人每日收入低于3美元——这是世界银行定义的极端贫困线。

在那些被称为"全球最绝望"的国家,粮食不安全状况持续恶化。与此同时,世界粮食计划署资金削减恐将使多个"热点地区"再增加1370万人陷入"距饥荒仅一步之遥"的境地。

根据世粮署最新报告,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海地、索马里、南苏丹和苏丹正面临粮食援助的重大中断,且局势可能在年底前进一步恶化。该机构遭遇高达40%的总资金削减,今年预算预计仅剩64亿美元,较去年的98亿美元大幅缩水。运营资金短缺使人道主义体系承受巨大压力,多家合作机构从一线撤离,导致援助工作出现巨大真空。

以"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传递出加强全球团结以保障粮食安全的强烈信息。该论坛汇聚全球众多领导人和跨领域代表展开对话讨论,有望成为发起集体行动倡议的重要契机,推动全球消除贫困与营养不良现象。

粮食是生命,是文化,更是人类的基本权利。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系统转型进程比作一幅需要众人携手发挥智慧才能完成的马赛克拼图,强调这需要多维度、可持续的集体行动。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粮食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亟待各国与社群携手推进。(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