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河内市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地位

凭借众多优势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河内市正迎来成为推动越南深入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的核心的良机。然而,要将这一机遇变为现实,该市仍需要完成诸多工作。

附图。(怀南 摄)
附图。(怀南 摄)

在接管和乐高新技术园区后,河内市确立了将该地区打造为“越南硅谷”的目标,重点发展半导体的ATP(组装、测试、封装)、人工智能研发(R&D)以及高科技物联网(IoT)芯片设计等。

和乐高新技术园区力争至2030年预计吸引100亿美元的投资资金,其中30%来自半导体行业的外资企业。作为正加大对和乐高新技术园投资力度的单位,Viettel半导体中心代表表示,该单位已有6年芯片研发与设计经验,并推出了包括5G SIM卡和正在测试的通信芯片等多种产品。凭借在技术工程师培养方面的能力以及多所重点高校的汇聚等优势,河内市具备成为全国领先的半导体培训与设计中心的基础。

河内市科学与技术局局长陈英俊表示,当前,河内正按照中央的主张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实现科技、创新与国家数字化转型突破发展的第57- NQ/TW号决议,以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掌握核心技术,尤其是芯片与半导体被确定为为河内乃至全国创造高附加值、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路径。然而,在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中,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等环节,如何选择最明智、最契合实际的发展方向,仍是一道复杂的课题。

专家指出,河内在越南半导体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每年培养约5000名STEM专业学生。其中,河内国家大学旗下国家半导体培训中心计划到2030年培养1万名芯片设计与制造工程师。

ASIAN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科学博士农德计教授表示,目前有18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河内乃至越南而言,在这场竞争中,核心且优先的因素是必须准确“定位”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英特尔、台积电、三星及安靠等大型企业逐渐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时,越南正迎来“黄金机会窗口”。然而,在许多院校中,课程教材尚未贴近半导体标准化培训的要求。因此,首要任务是河内应重视建设专业的半导体教师队伍及科研人员。

农德计教授强调:“我们愿意作为连接者,并希望河内市出台特别且合理的优惠政策机制,以吸引约500至1000名半导体专家、工程师及人才回国工作。”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张越勇强调,发展半导体产业是战略性任务。该市政府主动寻求一位“总建筑师”,以领导、咨询并制定首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该市政府承诺将大力投资科技领域,将总财政预算的4%用于该领域,确保重点计划和项目(包括半导体产业)的切实、高效实施。

此外,河内市并未选择自行投建创新中心,而是改变思维,充分利用并支持由私营单位运营的现有“创新中心”(Innovation Hub)。市政府将发挥支持与连接作用,把这些中心纳入河内整体创新生态体系,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与此同时,河内还正在试点实施“监管沙盒”机制。这些都是重要的法律工具,助于城市能够在科技发展、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试点实施具有突破性和灵活性的政策。(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