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推动数字化转型、将科技成果应用于文化活动,是一项必然要求。先进科技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在现实生活中恢复、保护和弘扬文化价值,还为越南文化价值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古巴首都哈瓦那市武氏胜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前往越南驻古巴大使馆参观,了解越南文化和历史,以及越古之间的特殊团结友好关系。
在2022年设立升龙皇城推广空间的基础上,河内升龙遗产保护中心近日更新并补充了以“古螺——传奇之地”为主题的展览内容,通过图片、视频、二维码互动展示等方式,生动再现古螺的非物质文化价值,包括节庆、饮食、风俗习惯,令观众耳目一新。
第二届“Star Nhà Ease”越南电影节近日在英国伦敦肖尔迪奇区的Rich Mix影院拉开帷幕。这是目前越南在英国唯一的电影文化活动,旨在推介越南电影遗产,增进旅英越南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为国际观众提供了解越南的独特视角。
“爱龙地”是由Entropy团队发起的一个实验性艺术项目,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活动,更是一次努力尝试,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特别是在年轻人充满活力的生活节奏中焕发新生。
7月4日,河内商业与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与巴基斯坦驻越南大使馆在河内联合举办题为“巴基斯坦:南亚的隐藏宝石——探索旅游潜力”的巴基斯坦旅游日活动。
河内是全国在挖掘遗产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领先地方。该市拥有丰富的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开发,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正在法国西部城市洛里昂举行的越南文化节上,纪录片《薪火相传》引发观影热潮。这部展现越南五个传统手工艺村的影片在Cineville影院连日来场场爆满。此前6月底,该片已在圣埃尔布兰市"越南文化周"期间的Lutetia影院收获热烈反响。
7月3日,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刊登了澳大利亚记者兼摄影师罗南·奥康奈尔撰写的一篇文章,其中盛赞越南的自然风光与美食,并表达了其对被誉为“亚洲最具吸引力目的地”的越南众多著名景点的深刻印象。
为促进文化外交,推广越南国家形象,7月2日下午,越南驻文莱大使馆与文莱国际学校(ISB)合作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推介越南传统文学和手工刺绣艺术作品。
7月3日晚,中央军委、国防部在河内举行 “铭记胡伯伯教诲——奏响行军之歌”文艺交流晚会。越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书记苏林出席并主持交流活动。
近50名来自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与越南的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报》,并探索该报如何打造独特的“Phygital”(实体+数字)融合产品。
在日益广泛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出版业有望在人工智能(AI)的强力支持下迈入突破期。目前,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出版业链的各个环节:创作、编辑、印刷、电子书发行、有声读物发行以及读者喜好分析。
河内市旅游局近日召开2025年旅游产品促销计划部署会议,发布一系列旅游新产品,迎接9·2国庆假期游客高峰,加速下半年旅游发展。
在第三届岘港亚洲电影节期间,7月2日,组委会举行了题为“国家统一(1975/4/30-2025/4/30)以来越南战争题材电影的印记”的研讨会。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强调,与越南分享释迦牟尼佛舍利的举措形成了一种文化和精神现象,已有超过1500万人前往越南9个不同地点瞻仰参拜释迦牟尼佛舍利。
7月1日晚,在岘港阿丽亚娜国际会议中心,电影《Love in Vietnam》(爱在越南)在第三届岘港亚洲电影节(DANAFF 2025)框架内放映。该活动吸引了众多嘉宾、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及国际组织代表参加。
在莱州省三塘县的头平瑶族社区生活中,“祖改节”是一项标志着男子成长的重要传统仪式。当地瑶族人认为,唯有通过此仪式,男子才被社区正式认可为成年人,日后去世也才能回归祖先的世界。
继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届成功举办之后,以“亚洲电影节——亚洲之桥”为主题的第三届亚洲电影节(DANAFF)于2025年6月29日至7月5日在岘港市举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SOVICO集团正式签署两项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两项关于2025年-2030年阶段文化和教育的重点项目。这些项目是双方于2024年在巴黎签署的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框架中的核心内容。